悠 悠 艾 草 香 , 綿 綿 情 意 長;
美 夢 在 悠 揚 , 身 邊 有 安 康 。
粽葉飄香五月五,濃情端午共安康;
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“粽”思親。
端
午
端午由來
端午”一詞最早出現于西晉的《風土記》:“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,俗重此日也,與夏至同。”端,古漢語有開頭、初始的意思,稱“端五”也即“初五”。《說文解字》:“端,物初生之題也”,即說端為初的意思,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“端五節”。
《燕京歲時記》:“初五為五月單五,蓋“端”字之轉音也。”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,《歲時廣記》說:“京師市塵人,以五月初一為端一,初二為端二,數以至五謂之端五。”五(午)月的第一個午日,謂之端午。此外端午節還稱“午日節、五月節、龍舟節、浴蘭節”等。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。端午節與春節、清明節、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。
“窗戶風薰端午,樓臺月滿中秋。”當夏日的風薰得路人醉時,端午就要來了。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,我們來看一看:
端
午
民俗一:吃粽子
端午食粽,是節日習俗之一。粽,即“粽籺”,俗稱“粽子”,屬“籺(hé)”的其中一種。“籺”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,籺有很多品種,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,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。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、餡料和箬葉(或柊葉)等。由于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,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;從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。
端
午
民俗二:掛艾草
民諺說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節,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。家家都灑掃庭除,以菖蒲、艾條插于門眉,懸于堂中。據了解,早在晉代人們已經開始把艾蒿(即艾草)掛在門上。到了南北朝時代,掛艾蒿發展為掛艾人。
艾草代表招百福,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,插在門口,可使身體健康。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,針灸里面的灸法,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,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。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,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,像宗懔的《荊楚歲時記》中記載曰“雞未鳴時,采艾似人形者,攬而取之,收以灸病,甚驗。是日采艾為人形,懸于戶上,可禳毒氣。”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種艾草,求吉祥的習俗。
端
午
民俗三:賽龍舟
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之一,在湖南汨羅市,賽龍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,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,披紅布于龍頭上,再安龍頭于船上競渡,既拜龍神,又紀念屈原。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,也有祭拜端午節戴佩飾香包之類的小物件也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。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,也有用碎布縫成的。
掃一掃,關注我們